【任玉英老师以仁爱之心深耕大学物理教学。她创新教育教学方式,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,有效提升学习效果。她关注基础薄弱学生,因材施教,加强引导,帮助他们重拾信心。她以专业素养和教育热忱,诠释了“传道授业解惑”的师者本色,为我们做出了榜样。】
我是一名大学物理老师。年少时,我就对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,尤其崇拜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理论物理学家,沉醉于那些优美的物理公式和严谨的数学推导。带着对物理的热爱,我踏上了大学讲台,以仁爱为帆,远航从教之海,将传播科学知识、培育学术新人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。
初登讲台,探索反思
还记得第一次讲授《大学物理》课程时,内心既兴奋又紧张,那些曾令我痴迷的方程与公式,此刻化作需要传递的音符。为了给白纸般的大一新生上好第一堂课,我提前好几个星期就开始精心备课,查阅大量资料,制作详细的教案和精美的课件。第一堂课,我提前半个小时就到了教室,在讲台上反复练习,整理讲稿。尽管已与物理相处多年,初登讲台却也有些许紧张。当学生们陆续走进教室,看着他们青春洋溢的脸庞,我的紧张感稍稍缓解了一些。

在课堂上,我尽力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物理概念,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讲解。然而,我发现部分学生眼神中透露出迷茫,显然他们对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识理解起来有些困难。课后,我认真反思,意识到不能只是一味地按照教案授课,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需求;教学除了严谨的公式推导之外,更需要用温度搭建理解的桥梁。
创新方法,因材施教
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,我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,构建了“问题拆解-小组探究-实验验证”的教学模式。我将复杂的物理问题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,引导学生逐步思考;组织小组讨论,让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;还利用放映动态实验演示,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地展现出来。比如,在讲解牛顿第二定律时,我在课堂上进行了简单的小车实验,让学生亲自感受力、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。当冷冰冰的公式在现实中重演,我也感受到了教育的温度。通过这些方法,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,课堂气氛也变得更加活跃。这启示我要永远具有创新精神,不断更新更易理解,更全面的教学方法。
在教学过程中,我特别关注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。有位同学在高中时物理基础就比较薄弱,进入大学后,面对更深入的物理知识,他感到力不从心。每次课堂提问,他总是低着头,不敢直视我的眼睛。课后,我主动找到他了解他的学习情况和困惑,发现他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够扎实。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给他单独辅导,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,一步一个脚印地帮助他建立知识体系。我还鼓励他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,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。在我的耐心帮助下,这位学生逐渐找到了学习物理的方法和信心,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。他在毕业时给我发信息说:“老师,您的耐心和坚持让我感受到了真正的师者风范,是您让我重新找回了学习物理的信心,大学遇到您这样的物理老师真是我的幸运”。看到这条消息,我真正体会到了教学的意义,让曾经缺乏信心的学生重拾自信,也让我收获到了身为人师的成就。

除了传授知识,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。我鼓励并帮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,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。最近几年,我一直在参与大学生物理竞赛的辅导工作。在指导学生备赛的过程中,总有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难题,我都认真及时地给他们讲解,引导他们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,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了解决困难的成就和乐趣。我坚信“授之以鱼,不如授之以渔”,除了与比赛相关的知识以外,我更希望教授给他们不断探索,敢于创新的精神。最终,学生们在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,这不仅是对他们努力的肯定,也是对我教学工作的一种认可。

自我提升,知识更新
随着时代的发展,物理学科也在不断更新和进步。当然,我也不敢懈怠,我深知,我的一言一行都会作用于学生们。为了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,给学生传授最新的知识和理念,我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,与同行们交流教学经验;阅读专业书籍和期刊,了解学科前沿动态。我将所学的新知识和新方法融入到教学中,让学生们接触到最前沿的物理思想和技术。
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,我也遇到过很多挫折和困难,精心准备的课程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,或者学生的成绩达不到预期目标。但我从未想过放弃,那些深夜备课的灯光,竞赛辅导时的咖啡香,学生获奖时的拥抱,都化作教育信念的基石。我知道,教育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毅力的事业,每位学生都是一株等待绽放的花朵,需要我们用爱心和智慧去浇灌。以仁爱为帆,方能载着知识与理想,在育人之海中驶向更辽阔的远方。

如今,我已经在大学物理教学岗位上工作了多年,看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毕业,走向社会,我感到无比自豪。他们有的成为了科研工作者,在物理领域继续探索;有的成为了工程师,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;还有的在其他领域发光发热。我知道,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,我的教育工作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。
师者,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。作为一名大学物理老师,我将始终保持对教育的热爱与敬畏,继续秉持仁爱之心,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,为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我相信,只要怀着仁爱之心教书育人,用心去教育每一个学生,就一定能培养出更多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,让他们在科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。

【作者简介】
任玉英,执教大学物理26年,长期承担《大学物理》的教学,工作认真负责,获督学一致好评,多次评教位居前30%,多次被评为优质课程。近几年参与山东省大学生物理竞赛的力学辅导工作,多次被授予“优秀指导教师”荣誉称号。参与山东省大学生物理创新大赛的评审工作,承担全校大物三的期末试卷出题工作,承担老带新指导工作,参与《大学物理教程》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写工作,参与91论坛
教学改革研究项目“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—以91论坛
基础物理教材建设为例”。